要問中國哪所大學盛產“商業奇才”?那清華必定榜上有名。
據統計,目前8%的上市公司CEO是清華校友,坐實了清華“CEO孵化器”的名號。作為清華系早期基金,水木創投孵化并投資了不少優秀的清華系企業,賽橋生物就是其中之一。
(相關資料圖)
2009年,商院芳在清華精密儀器系就讀博士學位。精密儀器系的創業風氣尤為突出,從這一專業走出來的CEO數量堪稱清華之最。受清華濃厚的創業風氣影響,他也對創業躍躍欲試。在校期間,他和自己同一實驗室的師兄師弟一起嘗試了幾次創業,都小有收獲——這也是他的創業啟蒙。
畢業后,創業的想法變得更加強烈,他決心要做一番大事。在那個還沒出現“CGT”(細胞基因治療)說法的年代,他就前瞻性的瞄準了基因治療方向,他認為:細胞是生命的基礎,也必將是未來醫學發展的基礎。
從軍工到醫療:“打工”攢經驗,
立志實現CGT裝備國產化
雖然“創業”的想法在商院芳博士學生時代就埋下了種子,但畢業后的他并沒有立馬躍入創業場,而是進入了軍用高端裝備公司“打工”。
在商院芳博士看來,這次創業和讀書期間的“小打小鬧”不同,得有充足的經驗才敢行動。在學校的十年,積累的更多還是技術上的經驗,而創業除了扎實的技術功底,還需要市場和經營方面的閱歷。因此他想先在軍用高端裝備領域摸索幾年,攢夠“經驗值”再開始動身。
軍用裝備領域看似和商院芳博士所計劃的在CGT領域創業“八竿子打不著”,實則是經過深思熟慮后的決定。
軍用高端裝備領域有個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能夠接觸到最前沿的技術并將其轉化應用。因此,關于開發新技術型新產品,軍用高端裝備領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這恰恰是商院芳博士想要進入新技術領域最為需要的。
在軍用高端裝備領域歷練了五年后,商院芳博士積累了豐富的快速轉化和質量管理經驗。他立刻找到從讀書期間就開始合作的師弟郭霄亮博士,準備籌辦賽橋生物。
創業第一步當然就是選賽道。究竟怎樣的賽道更適合生存呢?商院芳博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聚焦行業痛點、市場空間大的賽道才是最適合創業的賽道?!?/strong>
在多次評估后,商院芳博士認為CGT就是他們一直在尋找的賽道。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醫學的發展,人們對健康、長壽、高質量生活的追求愈發強烈。而CGT療法就為癌癥、基因性遺傳疾病、退行性疾病、機體衰老的根治提供了顛覆性的治療手段,從基礎層面給出了自己的“健康方案”。
雖然他們瞄準了CGT領域,但卻沒有“隨大流”涌入下端制藥方向,而是鎖定在了“人跡罕至”的CGT設備領域。這樣做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是商院芳博士團隊專研生物精密儀器方向已有十年之久,要知道在這樣一個技術門檻較高的專業,有十年經驗的人才是非常稀缺的。因此,對于商院芳博士來說,這是他的“王牌”,也是他的使命。
二是我國CGT底層制造裝備長期被進口企業壟斷,嚴重威脅我國的研究發展以及生物信息安全。近幾年,因為疫情導致進出口難度增加,以及貿易戰、科技戰等外部原因,我國亟需一套解決方案,避免CGT設備國產化的缺失發展成“卡脖子”問題,從而限制我國CGT研究發展。
于是在創業之初,商院芳博士就大膽的給賽橋生物貼上了“國產化”的標簽。但這一舉動也引起了不少投資人的質疑:“目前我國在CGT底層裝備制造領域還是一片空白,你一個‘愣頭青’想改變這一現狀,下游企業會買賬嗎?”
商院芳博士卻不以為然:“CGT研究的對象是細胞,這和我國的生物信息安全息息相關,如果這都被海外公司所掌控,那還談什么發展?另外,只要我們做得比海外公司更好,科研人員又怎么會舍近求遠去購買海外產品呢?”
在這樣的想法驅使下,賽橋生物堅定的走上了CGT上游核心裝備國產化道路。
從80m2到9000m2:
是產品的升級,也是市場化的升級
經過幾年的籌備,賽橋生物在深圳一個80平米的實驗室里誕生了。團隊也從最初的商院芳博士和郭霄亮博士的“師兄弟”組合,擴展到了十幾人,形成了“2+n”的團隊模式。
在組建團隊時,商院芳博士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都得懷揣著同樣的愿景。因為創業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在這過程中或許會舍去一些東西才能有所收獲,因此團隊之間要有同樣的理念共識才能在合作中更合拍。
另外,團隊的專業能力和性格最好能夠實現互補。但這里所說的互補并不是完全割裂開的互補,而是相互之間有一定的“備份”,但又有各自的側重,能夠起到協同互助的作用。
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這個80平的實驗室里誕生了第一套國產化CGT底層設備的方案,為中國CGT企業提供了從細胞基因治療到干細胞收獲,以及細胞儲存的橫向覆蓋服務。
在之后的日子里,賽橋生物對產品進行了多次的更新迭代,賽橋生物產品的特點也逐漸顯現——全封閉、自動化、數字化和柔性化。其中最具“賽橋特色”的就是柔性化服務。
所謂的柔性化,就是設備能夠適應多種加工對象,并成批、高效、準確地完成生產。
要知道,在CGT研究中,工藝細節和需求的差異性是很大的。不同管線細胞不同,甚至同一管線中不同階段研究的工藝細節要求也都各不相同。因此,適用設備也各有差異。而賽橋生物的設備實現了柔性化,就很好地消除了產品使用的限制范圍。
賽橋生物的柔性化主要體現在四個層面。一是軟件層面的柔性化,通過圖形化編程實現底層硬件模塊的功能重構,在軟件平臺上實現硬件資源的調配;二是耗材層面的柔性化,可根據客戶需求快速定制創新耗材;三是模塊組合層面的柔性化,可根據客戶需求快速靈活組合模塊化設備、定制最適合客戶工藝流程的選擇;四是設備層面的柔性化,可根據客戶需求快速開發設備模型供關鍵性能驗證,加速客戶工藝開發,僅需半年時間即可交付全體系驗證的商業化產品。
這樣的設計不但拓寬了賽橋生物的市場,也給使用者節約了研究成本。
另外,為保證效率,賽橋生物還摸索出來一套生物模型,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尋找到產品最優解。最初,賽橋生物設計出一個基于流體細胞的操作平臺,基于這一平臺所獲得的大量的數據積累,他們總結出一套“公式”。就像是數學公式一樣,使用者僅需將原始細胞輸入其中,就能被快速計算得出最優解。
或許有人會問,這樣的操作能夠保證準確度嗎?的確,僅“AI+生物模型”驅動,還是會有數據偏差的可能。為此,賽橋生物在系統中加入了數字化,來“驗算”生物模型得出的結果。
賽橋生物開發了多個類型的數字化生物傳感器,對不同情況下的關鍵參數進行監測。這些生物傳感器不僅能夠驗算當次結果準確與否,還會基于數據積累,不斷修正實物模型,提高后續計算的準確度。
熱門的賽道、優秀的產品以及突出的團隊優勢,都讓這個80平的小實驗室備受風投機構的關注。作為水木創投投資副總裁,顏祎在和商院芳博士接觸后,就非??春觅悩蛏?。他回憶到:商院芳博士對生命科學的熱愛與堅持是最打動他的地方。
顏祎談道:“在和商院芳博士交流時,你能夠明顯感覺出來賽橋生物對CGT上游設備國產化的決心,并且有很強的信心可以比現有的產品做得更好?!蓖瑫r,下游的大量企業也在告訴顏祎,細胞基因治療(CGT)底層制造裝備長期被進口企業壟斷,國產替代似乎是已是大勢所趨。
商業化潛力和市場的剛性需求,都在向顏祎驗證賽橋生物的未來一片光明。因此,水木創投選擇投資賽橋生物,既是事實的必然,也是基于未來發展的必然。
在獲得水木創投投資后,賽橋生物在15個月內又連續完成三輪2億元融資,總融資額近3億元,其中不乏有經緯創投、源碼資本、德聯資本等知名風投機構。
同時,賽橋生物也受邀成為第一家入駐深圳光明合成生物產業園的合成生物企業。實驗室從80㎡升級到9000㎡,商院芳博士心里感觸頗多,他說:“這不僅是場地的升級,也意味著我們研究成果的升級,更是商業化的升級。未來,賽橋將繼續致力于CGT設備研究開發,爭取為更多客戶提供國產化CGT制造解決方案?!?/p>
從局部到全面:補齊CGT研發全鏈條,努力成為全球領先的CGT智能方案供應商
11 月 10 號,賽橋生物受邀參加2022上海(閔行)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峰會暨2022通用細胞藥物開發論壇。屆時,賽橋生物將公開他們的新產品。
商院芳博士向動脈橙果局透露:“我們的新產品是一款運用于細胞制品的高精密封裝設備,能夠讓我們的客戶快速的完成產品的分裝和流通。同時,它也標志著賽橋生物完成了CGT生產線上的最后一公里,在實體瘤和通用性細胞治療產品上形成了完整布局?!?/p>
為了從根本上補足細胞自動化制備的全鏈條,賽橋生物做出了許多努力。早在2020年創建之初,他們給自己定下來了3個“3年計劃”,實現產品從可用到易用到再到規?;?。
如今,第一個三年計劃已經完美收官,未來他們還將繼續朝著設備工業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努力成為全球范圍內最具完整智能的CGT制造解決方案供應商。
商院芳博士表示:“我們賽橋生物要做的不僅是替代,更是升級和超越。目前我們已經申請了100余項完全獨立的專利,預計在今年年底將達到160項,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超過50%。這使我們迅速成為了全球范圍內相關產品專利布局最全、數量最多、質量最高的創新企業,也是國內僅有的,可為下游客戶提供沒有專利風險的,成套工業級CGT核心裝備、工藝軟件和一次性耗材的供應商?!?/p>
下一步,賽橋生物將繼續堅持面向場景需求,面向成本結構,面向商業生產,攜手行業客戶,共融共創共享。精準定義和提供從靶點發現到商業生產的全周期關鍵產品和服務,爭取與行業同仁一起早日實現國產化的超越,在CGT領域留下中國印記。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動脈網,未來醫療服務平臺